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数字人民币0费率推广,也不能没有支付服务商

发布日期:2024-02-10 14:30:02 浏览次数:

最近有网友向央行建言,希望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。大概意思是,现在数字人民币推广比较慢,主要是很多收款设备不支持,该网友建议各大银行主动提供免费POS,银行可以吸储,商户获得0费率,基本是双向奔赴的好事,这一定能成。

央妈回复大意则为:试点阶段就铺过免费的设备了,你的提议,咱再研究研究。

网友的建言,乍一看很有道理,但从支付产业的运营逻辑来看,一些细节上可能有些问题。

不是所有银行都愿意


首先需要肯定的是,从单一商家、银行的角度来看,网友的建议无疑是可行的,比如财大气粗的工行,免费给商家POS机让其支持数字人民币,商家把收款资金存在工行。

事实上,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的银行在推行移动支付这件事上,也这么干。为了吸收存款,并获得商户数据,进而提供更多的放贷可能,银行愿意免费为商家提供支付产品(POS机或聚合码),甚至进行补贴,商家可以多收多得。

但如果遇到数字人民币,可能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愿意这么干。

目前只有10家2层银行,拥有数字人民币的私人与对公账户开立权限;此外,支持在数字人民币App上进行绑定,实现提现或充值的银行一共也才49家。这也就意味着,不是所有的银行能够参与网友建议的“送POS,换存款”活动。

即使是所有的银行都可以成为绑卡银行,也就是拥有了数字人民币的提现能力,打通了存款通道,一切也不会那么顺利。以现在提现路径来看,收款到数字人民币账户,再从数字人民币账户转到指定银行账户(数字人民币账户是2层银行掌控),这就意味着参与“送POS,收存款”活动银行的所有数字人民币渠道来源存款,都会被2层所知晓,这仍然很奇怪,甚至让银行感觉不舒服。

不仅如此,由于现在很多规则尚没有确定,权责划分尚不明晰,许多非2层机构在推广数字人民币时,都在私下诉苦,认为是在“为2层打工”,自己吃不到肉。

所以,如果摆脱不了“为2层打工”的产业现状,“送POS,换存款”活动难以开展,数字人民币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待完善。

不可忽视的支付服务商群体

数字人民币0费率推广,也不能没有支付服务商(图1)

网友的建议提到了对商家和银行的双重利好,却忽视了支付行业的主要群体,那就是中间庞大的服务角色,这包括持牌收单机构、支付外包服务商、SaaS服务商等。可能有人会疑惑,难道就不能剔除“中间商”,让商家与银行直接对接吗?从支付的发展历史来看,可以,但发展不会太好。

我国早期的支付电子化发展过程中,便是银行为主要角色为商户提供收单服务。然而相对于拉存款、放贷款这类业务,收单业务盈利能力较弱,是一个“又苦又累”更偏向于服务型的业务,习惯了“躺着赚钱”的银行,根本就不太愿意去做收单。这也使得银联成立之初,不得不单独再成立一个部门,专门做收单,这后来也就成为银联商务。

直到2011年,央行首次发放支付牌照,让支付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变。

从数据来看,2011年年末的联网商户和终端数量分别是318.01万户和482.65万台,到2018年年末,这两个数值分别增长到2733.00万户和3414.82万台,实现了7-8倍左右的增长。此后,联网商户和终端数量进入高质量发展期,数值变化不大。

这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中,更加市场化的支付机构及服务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即使是当下的银行,虽然也补贴或者免费的方式推广自身的移动支付产品,但在实际的地推或服务过程中,仍然高度依赖收单机构和服务商群体,“联合收单”成为了现在银行拓展支付服务的重要合作模式。

对于银行的收单服务,业界观点普遍认为,银行适当作为较为后端的角色存在,如账户、资金管理方、企业贷款提供方,而地推、售后、商户巡检等一系列问题,银行适合将此类业务外包给其他机构。这是由于银行本身人力成本高、合规要求高、服务灵活度低等一系列因素限制所决定的。

从各种表象来看,数字人民币在推广到商户受理的过程中,与传统的收单业务逻辑存在较多共通点,除了没有费率,很多支付人甚至就将其视为收单服务。POS的布放、维护;商户的巡检;错误交易的调单拒付,这庞大的工作量,这都不是单单银行可以完成的。

这便是22779家收单外包机构存在的价值。(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收单外包备案机构数量,截至2023年10月20日)

所以在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中,2层银行重要,2.5层支付服务群体也同样重要——它们是能够真正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的存在。有新角色参与,那就意味着,在网友建议的“送POS,换存款”活动中,银行获益之后必然需要分一部分给收单外包体系,这就涉及到更加复杂的数字人民币盈利及分成机制了。

这就是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所说“(数字人民币)要设定一个价格体系”、外汇局陆磊提议在数字人民币上“加载关于利率的智能合约”等理论方向的价值所在。

整体上来说,网友的建议可能不太成熟,央行的研究仍然在继续,涉及千万商家,十几亿国人的支付体系改革并没那么简单。

undefined
查看更多 >>

推荐案例